切换中文

简体中文

切换英文

EN GLISH

客户服务热线:0371-62717333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大禹文化

DAYU CULTURALs

/
/
-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资讯详情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 分类:研究讨论
  • 作者:王剑松
  • 来源:新浪博客
  • 发布时间:2019-06-24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2019-06-2310:51阅读:639王剑松巍巍嵩山,傲然耸立,八方来朝,滔滔黄河,奔流不息,风卷云舒。嵩山古称太室、天室、大室等,是华夏圣山,是世界华人朝圣的目的地,太室山下太室祠是早期华夏宗祠。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古称豫州、中土、中邦、中州,是九州之中央,更是华夏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起源地。万千年的风霜走过,回头的时候,我们依然看见一个伟岸的民族,屹立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概要描述】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2019-06-2310:51阅读:639王剑松巍巍嵩山,傲然耸立,八方来朝,滔滔黄河,奔流不息,风卷云舒。嵩山古称太室、天室、大室等,是华夏圣山,是世界华人朝圣的目的地,太室山下太室祠是早期华夏宗祠。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古称豫州、中土、中邦、中州,是九州之中央,更是华夏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起源地。万千年的风霜走过,回头的时候,我们依然看见一个伟岸的民族,屹立

  • 分类:研究讨论
  • 作者:王剑松
  • 来源:新浪博客
  • 发布时间:2019-06-24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2019-06-23 

王剑松
巍巍嵩山,傲然耸立,八方来朝,滔滔黄河,奔流不息,风卷云舒。嵩山古称太室、天室、大室等,是华夏圣山,是世界华人朝圣的目的地,太室山下太室祠是早期华夏宗祠。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古称豫州、中土、中邦、中州,是九州之中央,更是华夏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起源地。万千年的风霜走过,回头的时候,我们依然看见一个伟岸的民族,屹立在蓝色的美妙星球上。


万年回望,永不言败。民族精神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精神”是勇敢、执著、奉献、智慧;是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善良、热爱、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觉自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载体。
希望在未来,中华民族精神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能成为人类大家庭共有的精神财富和伟岸力量,从而引领人类早日进入光明、充满爱与自觉的和谐新时代!所以我们认为,早期中国古圣先贤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发生在嵩山地区万千个历史故事中,具体可总结为四个“十大”中国精神,分别是:
(一、嵩山十大中国精神)

第一、嵩生岳降的肇始精神;
嵩山有36亿年的历史。远古时期,混沌初开,整个世界水天茫茫,还没有陆地。当时在大海深处有太室和少室兄弟两个,哥俩深感常年埋藏在水底,没有出头之日而郁郁不乐。哥俩商量着要浮出水面,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一个好去处。老大太室生性温和,早有跳出水面的想法,但却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动身。老二少室爱露锋芒,性情急躁,他看哥哥还在熟睡,便急不可耐地跳出水面。他来到世上看到四面八方一片汪洋,他雄踞天地之中,傲然不可一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不小心就笑成了九朵莲花。
不知过了多少年,哥哥一觉醒来,身边不见了弟弟的身影,料 想弟弟肯定是跳出水面去了,因思弟心切,就地躺着慢慢地浮出水面。谁知他这一出世,却带出了一大片土地,水面开始渐渐下沉,整个世界有了山川河流。弟兄两个相依而立,携手并肩,永不分离。弟弟虽逍遥自在高出哥哥许多,但哥哥仍是躺着显示出当哥的包容和谦和。从此这世上开始有了万物,各路神仙和华夏人类居住在他们的怀抱,嵩山成为世界形成的肇始,也是开端,世界上的第一块陆地。后来人们用“嵩生岳降”来比喻特别重量级的大人物的出生和特别重大事件的发生。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第二、天人合一的敬畏精神;
中国古人居住在嵩山地区,站在嵩山“峻极于天”的峻极峰顶,感悟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天、地、人并立起来,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人的理性与自然合而为一就叫作天人合一。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天有九重,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人之道在于“成万物”。意思是天有阳光雨露哺育大地,“天”是万物之开端和肇始或本源;“地”是万物生长之依靠,没有地万物就无法生存;“人”生在世一定要成就万物,决不能干有辱天地自然界的半件坏事,不然将得到天地的惩罚和报应。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并由此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第三、允执厥中的不败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是我国上古时期有道明君大舜传禹王的修心之法,也是中华文化经典中记载的最早的心法,早于孔子心法与释迦心法一千多年,被历代明师高贤称作十六字心法。或叫尧舜十六字心法,也是中华薪传十六字心法,简称中华心法。允执厥中是中国密码,成功的秘诀,中华民族的宝藏。这十六字的意思是:人心的善恶是难以测度的,道心胜败是难以明白的,只有精诚专一,坚持中道,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选准适中点,才能平衡事态,把握自己,求得和平发展。十六字融合一个字就是“中”,“中”成为衡量万事万物和为人处世、不偏不倚以及立于不败之地的标尺,为此,我们的祖先在得出“中”的理论后,在教化自己的子孙时,开始说“中”、论“中”。于是就有了中华、中国、中央、中天、中原、中土、中州、中岳、中心、中正、中庸、中和、中间等词语。现如今嵩山人在评价所有事物好不好时的方言仍说“中不中”,“中”,“中中中”!以此来增加对“中”的记忆和理解,从中蕴藏着“中”文化既奥妙无穷又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

第四、观象授时的探索精神


中国古人认为在方形的大地中,有一个中心,与天心相对应,以天之中北斗招摇星的旋转指向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方位,天之中的正下方,也就是最早的华夏民族,而确定地之中,这个中心就在天下之中、“中国”之中的中原嵩山地区。得出以我和中土为中心的天地之中后,开始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于是在天地之中立八尺表,立竿见影测量日影长短对照认定“影长一寸,地差千里”,大地南北长三万里,由此来确定年月日时。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为一日,从一次月缺(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月缺(新月,月亮绕地球公转)的时间间隔为一月,29.5日,北斗星转动一周和太阳南北移动一次产生的四季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一年,365日。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再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组成四时八节。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并将一回归年(见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从冬至开始,依次相间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这种方法叫平气。按照平气办法,每月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例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春分为二月中气。
阴阳合历是将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的历法。我国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农历不是阴历。农历将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所需时间(朔望月)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回归年)并列为制定历法的依据。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没有公约数,我国农历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将二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我国古代的各种历法和今天使用的农历,都是这种阴阳合历,也叫黄历、夏历、殷历、古历、旧历等。二十四节气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第五、群龙无首的开放精神
发源于嵩山的易经,是万经之首。易经乾卦中爻辞:用九,现群龙无首,吉。 龙,阳物也,乃至刚至阳之物,代表了积极、正义、坚强不屈。“群龙”无首,一群“龙”在一起各尽所能,团结互助,忠心不二,积极发展,何须“首”的出现?故曰“吉”。所谓群龙无首,天下大治。这种思想是华夏民族自古崇尚道义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比如生活在嵩山脚下的上古贤士许由、卞随、务光、伯夷、叔齐等就是这种思想。他们希望天下所有人都遵循道德,互敬互爱,拒绝战争与杀戮,拒绝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每个首领要靠聪明才智和最高尚的德行,赢得人民爱戴和拥护,自然而然成为人中之龙,只有这样整个天下才会和合而治。反之,群龙有首则受首领思想的约束和限制,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那么,传承数千年的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无为而治,与群龙无首的含义有相像之处。

第六、清静无为的道家精神
《道德经》诞生和撰写于嵩山。其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极为经典。清静无为是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复返自然。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今人多错误的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对万物发展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其实,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第七、存理灭欲的理学精神


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要内容的程朱理学,诞生于嵩山,是近千年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天理”是公,是大善,是自然规律,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言之“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所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合理的饮食欲望是天理,过分的要求美味就是理学要灭的“人欲”。“天理”与 “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理学要灭的“人欲”。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理学要灭的“人欲”。
发生在嵩山地区的“中国精神”有多少?


第八、天圆地方的圆融精神
“天圆地方”四字内涵深邃,尤其圆和方二字在不断的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赋予恒久的生命力。《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所言“天”、“地”不能简单理解自然的天地,《大戴礼记》讲:如果天是圆,地是方,那么地的四角如何与天相合呢?真正的解释是“天道圆,地道方,圣人法之,所以立上下”。天道圆,精气上下运行就“圆周复杂,无所稽留”;地道方,“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在感悟和寻找到以我为中心的天地之中后,古人站在天地之中眺望天地,以圆方作天地的代称,所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是古人认识自然的“盖天说”。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圆是圆融、圆通,圆满无亏,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万万不可将圆误解或曲解为圆滑、世故。智慧圆通而无限,超越一切,人的境界达到极至;方是方正、公平、无私、无邪,心性无别,言行一致。“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第九、止戈为武的尚武精神;
习武、练武,拒绝杀戮,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为玉帛,是武术的最高境界。止戈为武,制止战事称之为“武”。字面上是解释“武”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另一方面也是说造字之初人们认为,能够制止战争的才算“武”,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加财富。
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尽管由和合、遵道思想作主导,但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鼎立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注定让中原,成了战乱祸及百姓,生灵涂炭的地方,历代中原百姓为避战乱,四处逃难,将文化带向八方。站在嵩山之巅,似乎能听到战马嘶鸣,中原先民背井离乡时那悲愤的哭喊声,盛世时的高歌声。与此同时,历代武林高手齐聚嵩山,他们通过交战、比拼,隐居修炼、交流、切磋、融合,相互提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少林功夫,在嵩山地区民间,包括少林寺僧在内广为流传,继而传遍八方,使少林功夫占领了中国功夫的主流位置,故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名言。同时止戈为武、禁止强暴、消除战争、安定百姓、团结民众是少林功夫的五大精髓。有少林功夫十不传的规矩:即1.人品不端者不传;2.不忠不孝者不传;3.人无恒心者不传;4.文武不就者不传;5.借此求财者不传;6.俗气入骨者不传;7.市井刁滑者不传;8.骨柔质钝者不传;9.拳脚把势花架者不传10.不知珍重者不传。

第十、不立文字的禅宗精神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是中国禅师依据中国思想文化,吸取并改造印度佛教思想而形成的颇具创造性的成果,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祖庭。禅宗经历了准备、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历史悠悠,流派众多。自达摩迄至道信、弘忍以来,有牛头宗的兴起和南宗北宗的对立,又有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的分立,门叶繁茂,家风各异,兰菊争艳,异彩纷呈。禅宗主流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把自心视为人的自我本质,认为苦乐、得失、真妄、迷悟都在自心,人生的堕落、毁灭、辉煌、解脱都决定于自心。自心,从实质上说是本真之心,也称本心、真心,也就是佛性、真性,由此,禅宗在传法时讲“以心传心”,即师父不依经论,离开语言文字直接面授弟子,以禅法大义使弟子自悟自解,这也称传佛“心印”。“自心”是众生得以禅修成佛的出发点和根据,是禅宗的理论基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禅宗的经典偈语。
(二、思想类中国精神)
第十一、天经地义的法则精神;
第十二、嵩峙岳立的博大精神;
第十三、厚德载物的奉献精神;
第十四、道法自然的包容精神
第十五、三纲五常的伦理精神
第十六、自强不息的执著精神
第十七、配天作镇的引领精神
第十八、山呼万岁的治世精神
(三、人物类中国精神)
第十九、开天辟地的艰巨精神
第二十、二郎担山的担当精神;
第二十一、抟土造人的博爱精神
第二十二、三皇五帝的创世精神
第二十三、箕山之操的自信精神
第二十四、过门不入的大公精神
第二十五、栉风沐雨的拼博精神;
第二十六、下车泣罪的仁政精神;
第二十七、嫦娥奔月的唯美精神
第二十八、少康中兴的圆梦精神
第二十九、耻食周粟的和合精神!
第三十、舌存齿亡的处世精神
第三十一、掘地见母的孝道精神
第三十二、管鲍分金的礼让精神
第三十三、驾鹤升仙的理想精神
第三十四、纵横捭阖的说服精神;
第三十五、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
第三十六、鸿鹄之志的进取精神
第三十七、面壁功深的开悟精神
第三十八、断臂求法的坚韧精神;
第三十九、泉石膏肓的养生精神
第四十、登封告成的自足精神
愿我们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来共同学习发生在嵩山地区的四个“十大”中国精神,用实际行动去实践中国精神,我们深信:只要人人都拥有完善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真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指日可待!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河南大禹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91号   座机:0371-62717333  传真:0371-62717333

COPYRIGHTS © Henan dayu group co. LTD    豫ICP备1501770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