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中文

简体中文

切换英文

EN GLISH

客户服务热线:0371-62717333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大禹文化

DAYU CULTURALs

/
/
-
鲧禹的神话传说

资讯详情

鲧禹的神话传说

  • 分类:研究讨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17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尧真是一个不幸的帝王,大旱之后又有大水。    根据历史记载,尧时候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时间经过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    那时全中国都受了洪水的灾害,情形悽惨可怕极了。大地是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东西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窠巢。田地浸没在洪波里,五谷全被水淹坏,地面上的草木却长得极畅茂,飞禽走兽也一天天地繁殖加多,弄到后来,禽兽竟来和

鲧禹的神话传说

【概要描述】  尧真是一个不幸的帝王,大旱之后又有大水。    根据历史记载,尧时候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时间经过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    那时全中国都受了洪水的灾害,情形悽惨可怕极了。大地是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东西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窠巢。田地浸没在洪波里,五谷全被水淹坏,地面上的草木却长得极畅茂,飞禽走兽也一天天地繁殖加多,弄到后来,禽兽竟来和

  • 分类:研究讨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7-1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尧真是一个不幸的帝王,大旱之后又有大水。
  
  根据历史记载,尧时候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时间经过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
  
  那时全中国都受了洪水的灾害,情形悽惨可怕极了。大地是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东西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窠巢。田地浸没在洪波里,五谷全被水淹坏,地面上的草木却长得极畅茂,飞禽走兽也一天天地繁殖加多,弄到后来,禽兽竟来和人民争地盘了。可怜的人民,他们要抵抗寒冷和饥饿,还要分出力量来对付繁殖加多的禽曾,他们哪里还能够是禽兽的敌手呢?所以假如他们不死亡在寒冷和饥饿当中,也难免要死亡在恶禽猛兽的爪牙残害之下。人民一天天地减少了,只有鸟兽的脚迹所经过的道路,布满在洪水暂时退去和还未被淹没的全中国的地方。
  
  做天子的尧当然是忧心如焚,但却想不出法子来解救人民的困苦,只得召集了四岳和在朝的诸侯来,向他们问道:
  
  “请问四岳和众诸侯。如今洪水滔天,浸山灭陵,老百姓都忧愁日子过不了,有谁能去治理洪水,解救人民的痛苦?”
  
  四岳和在朝的诸侯都说:“啊,叫鲧去好啦!”
  
  尧摇头说;“唉,怕不成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能接受众人的意见。”
  
  四岳说:“除他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啦,试试看罢。”
  
  尧只得说:“好,那么让他去试试罢。”
  
  鲧当时便被派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治治了九年,丝毫没有成绩。
  
  为什么鲧把洪水平治不了呢?古书上说:是因为他的性情不好,胡作非为,用错了方法。他用的方法是“堙”和“障”。所谓堙障,就是拿泥土来填塞洪水,不但填塞不了,洪水反而愈涨愈高,所以终于失败,结果被尧(也有说是舜)把他在羽山杀死。
  
  到了舜做国君,就任命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鉴于他父亲鲧的失败,就把堙障的方法改为疏导,结果疏导的方法是成功了。洪水平息,解救了万民的痛苦,得到人民的爱戴和舜的信任,舜就把帝位禅让给禹,成为夏代的开国君主。
  
  上面记述的,是历史上的“人话”,我们现在所要讲的,却是关于鲧和禹治水的神话:神话和人话是大不相同的。
  
  上古时代曾经有过一度可怕的洪水为灾,大约是真实的。据甲骨文,“昔”字写作“●”,或作“●”,画一个太阳,下面或上面画作水波汹涌的光景,意思是说:从前曾经有过可怕的洪水泛滥的日子,大家不要忘了。又根据记载,世界上多数民族,也都有过关于洪水的传说。可知古代或因自然界发生变化,洪水泛滥竟遍及于全地球。人类一直到今天,还保存着洪水为灾的惨痛的记忆。但洪水泛滥的年代在什么时候,却还不能确切推定。中国历史上说是发生在四千几百年前的尧禹时代,是否这样,还很难说。这些我们都不必去管它了,且来看看鲧和禹的神话是怎样的——
  
  鲧是谁?历史上说:鲧是尧时候封在“崇”(在今陕西祁县东)这地方的“伯”,所以又叫他做“崇伯鲧”或“有崇伯鲧”。但在神话上鲧却是一匹白马,这白马,是黄帝的孙儿。他的父亲叫骆明,骆明的父亲便是黄帝。我们知道黄帝既然就是天帝,鲧当然是上界的一位显赫的天神了。
  
  滔天的洪水是怎样发生的,神话上并没有讲得明白,推想起来,大约因为下方人民不信正道,造作种种恶事,触怒了天帝,这才特地降下洪水来警告世人的。正如《旧约•创世纪》说,耶和华因为看见世人作恶,便使洪水泛滥在大地上,要将世界的人类毁灭一样。
  
  但是不管人们造作了多少罪恶罢,他们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总是很可怜的。他们在水潦和饥饿的熬煎中,吃没有吃的,住没有住的,还要随时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还要用衰弱的身体来和疾病抗战。在大洪水的时代,那一串悲惨绝望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呀!
  
  天上有众多的神,可是真心哀怜人民的痛苦的,只有一个大神鲧。他要把人民从洪水中救拔出来,使他们仍旧过快乐平安的日子。他对他祖父这种严酷的措施,丝毫也不感到满意。我们推想,也许起初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向他的祖父祈请过,谏劝过,想得到他祖父的恩准,赦免人民的罪恶,把洪水收回天廷。但是继续在愤怒中的上帝,并没有理会鲧的这些话语,或者反而给他一顿申斥,认为他是丧心病狂呢。我们知道,无论哪一方的上帝,只要是上帝,性情都会没有例外地不固执的,难怪鲧要碰他祖父的钉子了。
  
  恳请和劝谏无用,大神鲧决心自己想法来平息洪水,为人民解除痛苦。可是滔天的洪水,泛滥了整个世界,能用什么法子去平息呢?这使他忧愁而烦闷,以他的神力,似乎还难于办到。
  
  正在愁闷当中,恰巧有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互相拖拉着走过来,问鲧为什么闷闷不乐,鲧就把愁闷的缘故告诉他们。
  
  “要平息洪水,并不是难事呵。”猫头鹰和乌龟齐声说。
  
  “那么怎样办呢?”鲧急急地问。
  
  “你知道天廷中有一种叫做‘息壤’的宝物么?”
  
  “听说过,却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
  
  “‘息壤’就是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看去也没有多大一块,但只要弄一点来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加多,积成山,堆成堤,用这宝物来堙塞洪水,还怕洪水不能够平息么?”
  
  “呵,那么这宝物藏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这是上帝的至宝,它藏放的地方,我们哪能知道!——你难道要想偷取它出来?”
  
  “是的,”鲧说,“我决心这么办了!”
  
  “你不惧怕你祖父严酷的刑罚?”
  
  “让他去罢。”鲧说,夷然而忧郁地一笑。
  
  被当做上帝至宝的息壤,不用说是封藏得极其秘密而严固,并且定然还有猛勇的神灵看守着。可是不知道怎么一来,终于给专心致志要想拯救人民出灾祸的大神鲧偷取到手了。
  
  鲧得到了息壤,马上去到下方,替人民堙塞洪水。这东西果然灵妙,只消少许一点,就可以积山成堤,叫汹涌的洪水设法逞凶。还叫它在泥土中干涸。大地上渐渐看不见洪水的踪迹了。看见的只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新的绿野。住在树梢上的人民从窠巢里爬出来,住在山冈上的人民从洞窟里走出来,他们枯瘦的脸上都展开了笑容,他们的心里都腾跃着对于大神鲧的感谢和欢呼,他们又都准备在这苦难的大地上重建新的基业。可是不幸的是,到洪水快要平息的时候,息壤被窃的事终于被上帝知道了。我们可以想到那统治着全宇宙的威严的上帝会怎样的发怒呵:他痛恨天国出了这样的叛孽子孙,他马上毫不犹豫地派了火神祝融下来,把鲧在羽山地方杀死,夺回了余剩的息壤。正所谓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因此洪水又漫延回来,泛滥在大地各处,人民的希望成了泡影,仍然遭受到寒冷和饥饿的威胁。人们既痛惜大神鲧的牺牲,更悲哀他们自己的不幸。
  
  和鲧的事迹相象,无独有偶地,在希腊神话里,也有大神普罗米修斯,因为把神国的火种偷了出来送给人类,被天帝知道了,便把他囚锁在高加索的山顶,叫恶鹰来啄食他的心肝,叫风霜雨雪来残毁他的身体,过了许久,他才被一个人间的英雄赫克利斯所释放的事。
  
  大神鲧被杀戮的羽山这地方,大约就是委羽之山,在北极之阴,是太阳所照不到的地方。山的南面是雁门,有一条神龙叫烛龙,终年守在这里,嘴里衔了一只蜡烛,用来代替日光,照耀北极的阴暗。世间传说的可怕的幽都,人类魂灵的最后归宿地,大约就在羽山的附近,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里的悽惨和荒凉——这就是大神鲧为人民牺牲生命的地方。
  
  他被杀戳,他有什么遗憾呢?他有,他的遗憾大而且深。但并不是遗憾他的被杀,他本来是抱着牺牲生命的决心的。他遗憾他死了,他的事业还没有成功,他的志向还没有达到,寒冷和饥饿的人民还浸在水潦里,息壤却被上帝夺回天廷去了,象这样,他怎么能够安静的长眠昵?
  
  怀着这一股博大的、坚强的爱心,大神鲧的精魂因而不死,他的尸体,经过三年之久,都没有腐烂。不但这样,他的肚子里还逐渐孕育着新的生命,就是他的儿子禹。他把他自己的精血和心魂一齐都来喂养了这条小生命,要他将来继续去完成自己的事业。禹在他父亲的肚子里生长着,变化着,三年之中他已经具备了种种神力,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
  
  鲧的尸体三年不腐烂,这件奇事给上帝知道了,怕他将来会变成精怪,来和自己捣蛋,便又派了一个天神,带了一把叫做‘吴刀’的宝刀下去,把鲧的尸体剖开。
  
  天神依命行事,到了羽山,果然就用吴刀来剖开鲧的尸体。
  
  可是在这时候,更大的奇事发生了,从鲧被剖开的肚子里,忽然跳出一条虬龙,就是禹,头上长着一对坚利的角,盘曲腾跃,升上了天空。虬龙禹升上天空之后,鲧的尸体也化做了别的生物,跳进了羽山旁边的羽渊。
  
  关于这一点,说法就很不一致了,有说是鲧化做了黄熊的,但熊是兽类,又怎么能够进入羽渊呢,显然通不过去。又有说“熊”亦作“能”,“能”,正写应该作“熊”,音nai,就是三足鳖,下面三点就是它的三只足。这种说法虽然可通,但是敢于窃取天帝息壤来为民请命的大神鲧,又哪里甘于化身为孱懦无用的龟鳖之类呢?恐怕是别有用心的人们的诽谤,这是我们不能相信的。再有一种说法,说鲧治水无功,自沉于羽渊,化作了玄鱼。玄鱼不知道是什么鱼,不过古书“鲧”也写作“鮌”,有人因此就说他是玄鱼,又说常见玄鱼“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与蛟龙跳跃而出”,虽是臆想,那么玄鱼也该是蛟龙一类的生物了。最后再来看《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引《开(启)筮》说:“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我们相信这种说法倒较为确当,因为天马化为龙是很自然的,古人早巳有了类似的观念,何况他的儿子禹也是一条龙呢。
  
  更有一种特异的说法,见于《楚辞•天问》,大意说:鲧的尸体化做了黄熊,越过穷山的冈岩,到西方去请求巫师将他治活。那一带地方,巫师是很多的,譬如出产各种珍贵药物的灵山罢,就有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个巫师在那里或上或下,忙忙碌碌地采寻药物;又譬如在昆仑山开明兽的东方罢,也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几个巫师正拿了从不远地方的不死树上采集的不死药,在那里医治被贰负神所杀的可怜的●●。那么鲧的尸体化为黄熊去求西方的巫师们将他治活,这也很近情理,就是不知道巫师们是否将他治活和活了转来的他又去了什么地方。只知道他在去求医的中途,看见遭了洪水灾害的人民,流离失所,衣食难全,心里难过,还劝大家播种黑小米,把萑苻杂草都除开,来解决他们眼前的生活问题。鲧虽然死了,并且已经化做了异物,还这样念念不忘于人民,所以大诗人屈原在他的诗篇里用充满了同情叹伤的语调写道——
  
  鲧因为耿直而忘掉自身,
  
  终于被杀戳在羽山的荒野。
  
  就为了行为耿直而不随和,
  
  鲧治理洪水才徒劳无功。
  
  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是在处处把鲧和遭遇相同的自己相比了。
  
  我们现在还是姑且相信大神鲧化做了黄龙,进入了羽渊。这龙,据我们推想,大约因为他全部神力已经传给了他的儿子禹,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没有神力的龙罢了,所以自从他进了羽渊之后,便再也没有关于他的消息了。他唯一存活着的意义,就是要亲眼看见他的儿子继续他在奋斗,去把人民从苦海中拯拔起来。
  
  二
  
  他的儿子并没有教他失望,新生的虬龙禹具有大的神力,发了大的愿心,要继续完成父亲的功业。
  
  这回事给上帝知道了,我们可以想见那高高地坐在宝座上的上帝吃惊的光景。从被剖开的鲧的肚子里既然可以产生禹,那么即使再剖开禹的肚子,哪能料到不会再生出别的生物来?叛逆者假如也有他叛逆的道理,这道理就会象薪火相传,绵历不绝。在仓惶吃惊中的上帝,也许因此渐渐悔悟到降下洪水来处罚人民未免太严,而一个人悲悯的善心更常常好象金石般的坚固,也难于有法子将它销熔、毁灭。所以当禹去向上帝请求将息壤给他的时候,经验丰富的上帝便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但把息壤赐给他,还干脆任命他到下方去治理洪水。而且,为了工作的方便,更派曾经杀蚩尤立了大功的应龙去帮他的忙——不知道是不是还负有别的使命——这结果真是出于禹的意料。
  
  禹受了上帝的任命,于是带了应龙和别的一群大大小小的龙,去到下方,开始做平治洪水的工作。群龙的任务是导引水路:应龙导引主流,其余的龙导引支流。
  
  可是这一来却惹恼了水神共工,因为洪水原是上帝命他降下来惩罚人民的罪恶的。正是他大显神通的好机会,如今手段还没有十分施展,却又要叫收抬起来,这不行!而且禹那小孩子知道什么呢?上帝竟轻率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也使他很不服气。所以他立定决心,偏要出来和禹捣一捣乱。于是他就把洪水“振滔”起来,一直淹到空桑。空桑在如今山东曲阜,已经要算是中国极东的地方了,可见当时中原一带,早已变做了泽国,可怜的人民,为了水神的一怒,又不知道多少人在洪涛里化作了鱼虾!
  
  禹看见共工这样的横蛮,知道除了用武力对付以外,用道理说服是决不行的。要赶早平治洪水,必须先除去振滔洪水来祸害人民的罪魁,因此禹决心和共工一战。
  
  这场战争的经过怎样?猛烈到什么程度?因为古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就无从查考了。不过据说,禹曾在会稽山会合天下群神,大家都到齐了,只有防风氏后到,禹怪他不遵守约束,就把他杀掉。过了一两千年,到春秋时候,吴王夫差攻打越国,包围了越王勾践居住的会稽山,战争进行得很猛烈,连山都打毁了。从毁坏的山里掘出一只骨头,不是人类的骨头也不是野兽的骨头,那骨头之大,须用整部车子才能装下。去请教博学的孔子,孔子才把这段故事说出,大家才知道就是防风氏的骨头。禹会合天下群神,恐怕正是为了要对付共工,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禹的神力和威权有多么大,共工当然不是禹的敌手,所以不久就给禹赶跑了。
  
  那会稽山,据说原叫做茅山,因为禹曾经在那里会合天下的群神,商议治理洪水、对付共工的大事,这才改名叫会稽的。“会稽”就是“会计”,也就是“会聚计议”的意思。殊不知防风氏骄傲自大,不遵守约束,冤枉丢了性命。杀他时候,为了他身体太高大了,三丈多长的身子,任是长汉子的刽子手,也不能够上他的脖子,据说在行刑前,还特别花了一番功夫,派遣民●侠筑起一道高堤,让巨人防风站在堤下,刽子手站在堤上,预先打造了够沉重锋利的大刀,挑选了出类拔萃的力士,这才把防风氏那一颗决不亚于犛牛头的巨大而顽强的头颅斩割下来。防风被杀戮后,所筑的高堤还保存相当长久一段时间,后来人们叫它做“刑塘”,塘就是堤的意思。杀头的场面,古往今来人民见到过的何止万千,但要象防风氏这个山岳似的汉子的被杀头,那可真是旷古奇闻,人们只能在神话传说的长河中约略领受到独一无二的这回光景罢了。
  
  说起防风氏这个巨人,不禁使人联想到蚩尤、共工、夸父、刑天这些“巨无霸”式的人物,他们都是炎帝的裔属,而又同是黄帝派系的反对者,南方这个巨人族的首领防风氏,和这些巨人之间,不知是否有戚谊或血缘的联系?如果说没有,他为什么会在禹会天下群神、商量治水方法和对付共工策略的时候,表现得这么傲慢懈怠,迟迟其行,以至身遭杀身的惨祸?如果说有,可惜我们在古书的记载里,还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只好存疑。总之,据说后来越地方的人民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就是每年到了一定时间要祭祀防风氏的神灵。祭礼举行的中途,演奏起防风氏的古乐,吹起一种足有三尺长的竹筒,发出呜呜的嗥叫声,三个披着长头发的人,便应和着这种悲哀的呜呜声,在神庙的大殿上有节奏地舞蹈起来。这防风古庙,在现在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下,据说还能找到它的遗址,那里还流传有什么防风国,防风山、防风洞等名号,足见人们对于这位神话传说的巨人,是深深表示怀念的。
  
  且说禹赶跑了共工之后,这才认真开始工作。他比他的父亲果然更要聪明:他一方面用息壤来堙障洪水,叫一只大黑乌龟给他把息壤背在背上,跟随在他的后面行走。这样,他就把极深的洪泉填平了,把人类住居的土地加高了:那特别加高起来的,就成为我们今天四方的名山。一方面他又疏导川河,叫应龙走在前面,拿他的尾巴画地。应龙尾巴指引的地方,禹所开凿的河川的道路就跟着它走,让水流一直流向东方的汪洋大海,就成为我们今天的大江大河。
  
  禹治水到黄河。正站在高崖上观察水势,忽然看见一个长人,白白的脸孔,鱼的身子,从翻腾的水波里跳跃出来,自说是河精,其实就是河伯,给了禹一块水淋淋的大青石头,又转身跳进水波里不见了。禹把那块石头仔细看了一看,上面天然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形的花纹,聪明的禹,用不着去请教别人,一看全都明白了:原来是一幅治水的地图。从此他治水既有应龙拿尾巴开路,又有地图做全盘工程的参考,就更有了充分的信心和把握了。
  
  禹治水不但得到了‘河图’——就是河伯送给他的那块记载着河川道路的大青石头,据说,还得到了另外一样宝贵的东西:玉简。
  
  那是当禹开凿龙门山的时候,有一天,偶然到了一个大岩洞里,岩洞深得很,越走越黑暗,到后来简直寸步难行了,禹只得打了火把进去。却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后来那发光的东西把整个岩洞都照亮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黑蛇,约有十丈长,头上生有角,嘴里衔了一颗夜明珠,在前面给禹带路。禹就丢了火把,跟着大黑蛇走。走了好一会儿,到了一个开朗光明的地方,似乎是一座殿堂,有一些穿黑衣服的人簇拥着一个人脸蛇身的神坐在殿堂中央。禹一看这神的形状,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禹便问他:
  
  “你莫非是华胥氏的儿子伏羲吗?”
  
  “对啊!”蛇身人脸的神说:“我就是那九河神女华胥氏的儿子伏羲啊!”
  
  他们两人一谈起来,都感觉很是亲切。伏羲幼年时候吃过洪水的亏,对于治水的禹所做的伟大工作,表示非常钦佩,愿意尽他的力量来帮一点忙。于是便从怀里掏出一支玉简交给禹,这是一种形状象竹片的玉器,有一尺二寸长,说是拿了这东西去,就可以度量大地。禹后来果然带着它在身边,平定了水土。
  
  龙门山据说原是一座大山,它和吕梁山的山脉连接着,位置在如今山西和陕西省交界的地方,刚刚挡住黄河的去路,使黄河的水流到这里流不过去,只好倒回头往上流,水神趁势掀起巨浪,造成洪水的泛滥,把上流的孟门山都淹没了。禹从积石山(在青海)疏导黄河到这里,就用他的神力把龙门山开辟为两,使它分跨在黄河的东西两岸,象两扇门,让河水从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因此,禹就把这个地方取名叫龙门。据说,江海的大鱼到一定时间便都要集合在这山崖下面,举行跳高比赛,跳过去的便能成龙升天,跳不过的便只好碰一鼻子灰,骨都着腮帮子仍旧转来做鱼。又有说在龙门的附近有一条涧,叫鲤鱼涧,涧里最多的是鲤鱼,这些鲤鱼从洞穴里跑出来三个月,就得逆流渡到龙门的上游去,有本领渡过去的就会变成龙,否则还是得碰个鼻青脸肿回转来。李自《赠崔侍御》诗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龙门的下游几百里的地方,是有名的三门峡,相传也是禹开凿的。禹把一匹挡住河道的山破成几段,使河水分流,包绕着山经过,好象三道门,所以叫做三门”。“三门”各有名字,“鬼门”、“神门”、“人门”。“站在黄河两岸的陡崖上俯瞰河谷,只见大河从上游浩浩荡荡地奔流过来,越往东,水势越急,刚刚流进三门峡,便被两座石岛迎面劈开,劈成惊心动魄的三股急流。这三股急流又被两岸突出的岩石紧紧卡住,瞬时间三股急流又拧成一股,一起从一百二十公尺宽的小豁口硬冲出去,直震得满峡谷一片雷声。”——这就是如今我们要在那里建立一座巨大的水电站的三门峡的光景。在三门峡,至今还有着禹王治水的遗迹:附近有七口石井,据说是禹王凿三门峡时挖的水井,所以三门峡又叫“七井三门”;鬼门岛的崖头上有两个圆坑,活象一对马蹄印,却比井口还大,叫做“马蹄窝”,据说是禹王开砥柱,跃马过三门时马的前蹄在这里打了一个滑溜踩下的足印。三门峡上游又有禹王庙,从前“放溜”过山峡的梢公们都先要在这里歇脚,给禹王烧香许愿,放鞭炮,饱吃饱喝一顿,然后才驾着木船在汹涌奔腾的急流里,从岩石中箭也似的穿花而过,是否能够侥幸渡过三门,或是在岩头上碰个稀烂,全在眨眨眼的功夫。所以当地人说:“店头街(茅津渡)是叫不尽的梢公,哭不完的寡妇!”这话里包含着世世代代勇敢的中国人民多少血泪啊!
  
  禹治理洪水,曾经三次到桐柏山(在河南省桐柏县西南),可是那地方总是刮大风,打大雷,石头啸叫,树木哀号,使治水的工程简直没法施展。禹知道是妖物作怪,发了怒,便召集天下群神,叫他们想办法除妖。有一些神不大愿意出力,禹便把他们拘囚起来,其余的这才通同合力在淮水和涡水之间擒获了一个水怪叫无支祈的。这怪善于应对言语,形状象猿猴,额头高,鼻梁低,白脑袋,青身子,牙齿雪亮,眼睛闪耀出金光,力量大过九只象,颈脖子伸出来有百尺长,但他的身躯却伶俐轻便,虽然被擒获了,他还在那里横蹦竖跳,没一刻安静。禹拿他没法,便叫天神童律去制服他,童律制服不住,又叫乌木由去,乌木由也还是不行,最后才给庚辰制服了。庚辰制服他的时候,各种山精水怪聚集起来奔走号叫的有好儿千。庚辰拿一把大戟对他砍去,怪物受伤,这才降状。于是用大铁索锁在他的颈脖上,鼻孔里又给穿上了金铃,将他压在如今江苏省淮阴县的龟山脚下。禹的治水工作这才顺利地进行下去,淮水从此才能够平安地流入海。
  
  禹治水到了巫山三峡,在导引水路的一群龙中,有一条龙错行了水路,民伕们就在那里错误地施工,开凿出一道峡谷。结果后来发现这道峡谷完全是不必要的,禹很生气,就把这条蠢龙在一座山崖上斩了,用来儆戒其他引水的龙。直到现在巫山县还有“错开峡”、“斩龙台”这样的古迹。
  
  巫山。可能又叫云雨山,或叫灵山。据说天帝的神仙药一共有八橱,全都安放在这里。附近有一条可以吞吃大鹿的黑蛇,常想来偷吃神药。天帝特地派遣了一只凤皇属的黄鸟,在这里看守着神药,防止贪婪的黑蛇偷吃。有巫咸,巫即、巫●、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等十个巫师,从这里上天下地,做沟通神人间关系的工作。山上各种宝贵的药草都有,巫师们也顺便采取一些来制炼神药。禹治水到这里,正在叫人砍伐林木、疏通水道的时候,忽然发现在一处光秃秃的红色的山崖上,不知是何方的精灵故弄玄虚,竟化生出一棵非常名贵的栾木树来。黄色的茎干,红色的枝条,青色的叶子,长得高高大大的,自有一种非凡的气概。最可宝贵的,是这树的花和果实,都是很好的药材,可以拿它来制炼神药。后来各方的天帝知道了,都派遣人来采取这树的花果去制药。这也算是禹在巫山治水的一段小小的插曲。
  
  治理洪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人民群众和各方的天神都来帮助禹。有一个叫做伯益或伯翳的天神,在帮助禹治理洪水的工作中,功劳最大。他是天上的神鸟燕子的子孙后代,或者他本人就是一只燕子。他常带着人民,打着火把,去把山林水泽中因洪水而长得过于繁茂的草木焚烧掉,使害人的禽兽无处藏身,只好远远地逃遁;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他又懂得各种鸟兽的性情和语言,治水成功以后,他便去帮助舜驯服鸟兽,许多野禽野兽都给他管教得服服贴贴地。舜帝爷欢喜,就把姚姓(舜的宗族)的一个姑娘嫁给他,赐他姓赢,据说,他后来就成了秦国王族的祖先。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叫大廉,另外一个儿子叫若木。大廉又叫鸟俗氏,他的玄孙孟戏和仲衍,完全是鸟雀的形躯。却说人的话:可见他们确实是天神的子孙后代。
  
  伯益又被人们号称为百虫将军。在河南省的嵩高山,古时建有百虫将军庙。这庙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晋代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又大规模地修茸了一次,直到明代末年,董斯张编写《广博物志》的时候,这庙据说还存在。另有伯益庙,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十五里鹦鹉山北麓。这些都只见于前人著述的记叙,表示人们对于这位神话英雄的崇念;至于两处的庙貌,恐怕早已湮没,只好让人们凭着记载去追寻它们的遗迹了。
  
  三
  
  禹治洪水,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当他走到塗山(如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在那里做治水工作的时候,他心里就想:“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将要有什么东西来显示我吧?”果然,就有一匹九条尾巴的白狐狸来到他的面前,摇摆着一大把象扫帚般的毛蓬蓬的尾巴。这种狐狸,出产在东方君子国附近的青邱国,是和龙、凤、麒麟……等生物同属于吉祥的生物。禹一见这九尾白狐,不禁就想起塗山当地流传的一首民间歌谣,大意说:“谁见了九条尾巴的白狐狸,谁就可以做国王;谁娶了塗山的女儿,谁就可以使家道兴旺。”禹想,“这狐狸的出现和民间歌谣的流传,或者就应验着我将要在塗山这里结婚吧?”
  
  塗山有一个姑娘,名叫女娇,态度娴雅,仪容秀美,禹一见这姑娘,就觉得很满意,心想娶她做妻子。可是治水的工作忙迫,还来不及向她略通款曲,禹又到南方巡视灾情去了。女娇从旁的地方知道了禹有爱她的心意,对于这万人称颂的大英雄,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爱慕。于是她就打发一个使女到塗山的南麓去等候禹回来。哪知一等禹也不回来,两等禹也不回来,等得女娇烦闷和焦燥极了,便作了一首歌道——
  
  等候人啊,多么地长久哟!
  
  据说这就是南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后来《诗经•国风》里的那些“乐而不淫”的诗歌,都是从这首诗歌传嬗下来的;当然,这也只是说说罢了,不一定就是事实。
  
  终于,巡视灾情的禹从南方回来了,女娇的使女在塗山南麓迎接着禹,表达了她的年轻的女主人对禹爱慕的衷诚;许多言辞,都正是禹要想让使女转达给女娇知道的。两人既然彼此是这么情投意合,一见倾心,所以并不需要什么繁文褥节的仪式和典礼,他们就在台桑这地方简简单单地结了婚。
  
  结婚以后仅仅才四天,禹便离开了他新婚的妻,又忙忙碌碌地到别的地方去治理洪水去了。女娇便被送到禹的都城安邑(在现在山西解县东北)去。她在那里生活过不惯,时常思恋本国。禹知道这种情形,没法安慰她的新婚夫人,便叫人在安邑城南替她筑了一座台,让她在寂寞无聊的时候,登上台去望望她的远在几千里以外的家乡。据说如今城南门外还存在着那座望乡台的台基。
  
  后来她觉得既离开熟悉的家乡又离开亲爱的丈夫,日子过得未免太悽苦了,当她丈夫偶然回家看看她的时候,她就坚决要求跟着他在一道。禹拿她没有办法,只得勉强答应了。
  
  有一次治洪水到了轘辕山(在河南偃师县东南),这座山山势险峻,山路象车辕般的回还往复,所以叫做‘轘辕’,得打通这座山,使水流经过。禹向他的妻子说:“这工作可是不太容易呀,但也还是要努力干。我在这山崖上挂上一面鼓,听见鼓声你就给我送饭来吧。”他妻子说,“好。”禹等她妻子回去以后,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摇身一变,化做一头毛茸茸的大黑熊,拼着自己的力气来凿山开路。禹正在那里用嘴拱呀,用四个爪子扒呀,忙得浑身带劲、尘飞土扬的时候,一个不当心,他的后脚爪带起一块石头,“咚”的一声,不偏不歪正打中在崖边挂着的鼓上。接连又有几块石头也都打在鼓上,禹的妻子听见鼓声,就急急忙忙提了篮子把丈夫的午饭送去。禹一点也没有留心到周围发生的一切,还在那里拼命的扒呀拱呀的,不料他的这副难看的熊的形躯,竟被妻子塗山氏看见了,她万想不到自己的丈夫竟是一头熊,又是吃惊,又是惭愧,不由得大叫一声,丢了饭篮,赶快回身逃走。禹听见妻子叫喊,才停止了紧张的工作,也跟在她的后面追赶去,想向她解释解释误会。大约慌忙中忘记变还原形罢,禹的妻子看见追赶来的还是一头熊,心里更是惭愧和害怕,脚下也就更加跑得快。他们这样一逃一追,一直就跑到了嵩高山(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北)的山脚下。禹的妻子急得没法,也就摇身一变,化做了一块石头。禹见妻子化做石头不理他了,又急又气,便向石头大叫道:“还我的儿子来!”石头便向北方破裂开,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启”:“启”就是“裂开”的意思。
  
  禹为了平治洪水,周历了九州土地,天下万国。东方到过榑木,榑木就是扶桑,是太阳出来的地方,又到过九津和青羌之野,沐浴着一片灿烂的旭日的光辉;又到过攒树所,那里有万木攒聚如云,扪天山,爬上山的蜂顶连天都能用手摸着;又到过黑齿国、鸟谷乡和出产九尾狐的青丘乡。南方到过交●,交●就是现在的越南,又到过孙朴国和续●国,又到过丹栗、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单从名字上已可见到那里是气候极炎热的地方;又到过羽人国、裸民国、不死国。禹到了裸民国,据说他也脱去了衣服,赤精着身子进入国境,到离开那里的时候,才又穿上衣服,拴上带子,为的是尊重别国的风俗习惯。西方到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又到过积金山,山上堆满了黄澄澄的金子;巫山,炎帝小女儿瑶姬的精魂在那里兴云降雨;又到过奇肱国、一臂三面国;又到过不吃别的东西,单吃露水,喝空气就可以过日子的乐土仙乡。北方到过人正国、犬戎国,夸父国、积水山和积石山;又到过夏海和衡山,地方已经不可稽考,大约是在北极荒远的处所;还去见过那人面鸟身的北海海神而兼风神的禺强。
  
  禹在北海见过海神禺强,正想转回南方来,却不料在那积雪的北方的荒原,迷失了路途,又更朝着北方走去。走呀走的,渐渐觉得风景不同寻常,一条长长的滑溜溜的山冈挡住在眼前,山冈上没有一棵树,也不生一棵草,自然更没有飞的鸟和走的兽之类了。禹觉得奇怪,便爬上山冈去看个究竟,原来山冈下面是平坦的大地,大地上面也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水流,象蛛网样的布满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们就在水流旁边坐的坐,躺的躺,有的唱歌,有的跳舞,也有的用两手去捧了水流里的水来喝。有个男人在溪流里连喝了几捧水,只见他就偏偏倒倒、醉醺醺地仰面朝天倒在地上,睡熟得象死人一般,人事不知了。唱歌、跳舞、谈天、游戏的人们都各自玩乐他们的,谁也不去管那醉汉。
  
  好奇的禹就走下山冈,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究竟是怎样。一问起来,才知道这里叫做终北国,是北方最远的一个国家。这国家的地形好象一块磨盘石,四周围绕的小山冈就是磨盘石的边沿,也是国家的天然的疆界。中央有一座山,名叫壶领,形状象个没有边的泡菜坛子,从那泡菜坛子口上经常涌出一汪水流来,分布在山下平原的各处。这水名叫‘神瀵’,又甜又香,而且还有最大的一椿好处,就是吃了能饱。只消吃一点点,便能充饥解渴,若是吃得过多了,就会酒醉饭饱,睡足十天,才能醒来。国家的气候又特别温和,既不热,也不冷,不刮风,不下雨,没有霜,也没有雪,终年四季无昼无夜都象是在过春天。人们既不愁穿衣吃饭,自然就没有一个人去从事耕田织布这类在他们看来是傻气的劳动。人人都无须劳动,因此也就没有利用种种手段来剥削他人劳动的人。他们倒确实是生活得快乐而无忧:吃了玩,玩了睡,睡醒起来又吃。人人活到一百岁,两腿一伸,就上了天国。禹来到这里,人们都殷勤地招待禹吃他们的‘神瀵’,禹吃了这名贵的食品觉得味道实在不错,可是他还有治水的工作没有完成,又惦念着他的那些还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的人民,仙乡虽然快乐,他哪里忍心长久留住?他住了还不到两天,终于急急忙忙辞别这些纯朴的人民,登上归程,回返中土来了。
  
  经过许多困难和辛苦,洪水终于给禹治理平息了,洪水虽平,但还有余患未尽。原来被禹赶逐跑掉的共工,有一个臣子叫“相柳”的,是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这怪物最贪暴无厌,九个脑袋,须同时吃九匹山上的食物。而且顶可恨的,是无论什么地方给他一喷一碰,便马上会成为水泽。水泽里的水,带着又辣又苦的怪味道,不要说人吃了会送命,就连飞禽走兽也不能在附近一带生活下去。禹把洪水平息之后,就运用神力,杀死相柳,为民除害。从这九头巨怪的身体里流出几股象瀑布一样的腥臭的血液来,气味难闻得很;血液流经的地方,五谷不生,又多水,水也带着又辣叉苦的怪味道,简直不能住人。禹就把这些地方用泥土来堙塞住,可是堙塞了三次,三次这块土地都陷坏下去,禹索性将它来辟做一个池子,各方的天帝就利用池泥在这里筑起几座台,用以镇压妖魔。台在昆仑山的北边。
  
  洪水平息,大功告成;禹要想量一量大地的面积。使命他手下的两个天神大章和竖亥,一个从东极走到西极,量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个从北极走到南极,量得的数目也是一样,一步不多,一步不少。所以如今我们居住的这大地,在禹那时候,竟是方方的,象豆腐干似的一块。三百仞以上的洪水渊薮,一共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九个,禹早已经用息壤将它们填平了,有的地方更坟了起来,成为四方的名山。《山海经》里有几句关于天神竖亥的解说文字:说禹叫竖亥测量大地,竖亥右手拿了一些竹片,大约有六寸左右长,叫做“算”,是用来计算数目的,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边——看光景,是要准备动身旅行去了。
  
  四
  
  禹平治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过幸福的日子,人民都感念他的功德,万国诸侯也都敬畏他,都愿意拥戴他做天子。舜帝爷见他治水有功,也心甘情愿地把天子的位置禅让给他,在让位之前,还送给他一块叫做“元珪”的黑颜色的上方下圆的玉石,作为他勤劳的奖励。不过也有的说,这块黑颜色的玉石,是天帝赐给他的,当禹治水到西方的洮水上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长身干的人,把这块黑颜色的玉石交给他。长身干的人,有人说可能就是流沙附近赢母之山的山神长乘,这神的形状象人却长着一条豹子的尾巴,是天上“九德之气”所化生的,所以他能代表天帝把黑颜色玉石即所谓“元珪”的来赐给他。从这两种不同的传说看来,那么舜帝爷也好象就是天帝了。
  
  治水成功的禹,据说有一匹名叫“飞菟”的神马,一天当中能够驰行三万里,受了禹德行的感召,自然地来到禹的宫庭,做了他的坐骑。又据说有一头会说话的走兽,名叫“●蹄”,原是后土的家畜,大约也是马,也来做了禹的坐骑。后来飞菟●蹄就成了一般骏马的通称。两匹神马。不召自来,也许是表示皇天后土对于禹的慰问。因为他当初不顾一切的障阻,一心要平息洪水,居然成功了,所以锦上添花的事儿,纷至沓来。甚至传说天帝爷还赐给他一个叫做“圣姑”的神女。来安慰他晚年的寂寞。象这种设想得很美妙的礼品,我们想大约是从某些先生的头脑里玄想出来的,而并不是禹所需要的吧。
  
  禹做了天子以后,便收集了九州州牧贡献来的铜铁之类的金属,在黄帝曾经在那里铸鼎的荆山脚下,铸造了九个极大的宝鼎。有人甚至说一个宝鼎要九万人来拉才拉它得动。可见它有多么大和重了。鼎上刻绘着九州万国毒恶生物和鬼神精怪的图象,使人民一见这鼎上的图象就知道预先防备,将来出远门旅行,走到山林水泽,就是遇到木妖石怪,邪神厉鬼,也不至于遭殃受害。这九个宝鼎,陈列在宫殿门外,任人参观,成了人民的极有用的图画旅行指南。半生的精神都消耗在跋山涉水劳碌奔波中的禹,见的妖魔鬼怪一定不在少数,他是深切地知道旅行的艰难的,他是天神,还容易对付这些魔怪,完全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民,如果骤然遭逢着,可就要大吃苦头了。爱念人民的禹,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把鬼神精怪的形象都铸造在宝鼎上,哪一方有哪一类精怪,让人民一看宝鼎,便知分晓,以后出门旅行,也心里有数,趁早带上预防的法宝。所以当时禹铸造宝鼎的意思,是教导人民辨认奸邪,并不是拿它来装门面的,可是宝鼎传下去,从夏代传到殷代,从殷代又传到周代,它的旅行指南的实际效用逐渐消失,却被历代帝王珍藏在庙堂里,渐渐成了传国的宝贝,也就是装点门面的虚假的东西了。
  
  对于这九个宝鼎,野心家们一直是很感兴趣的,春秋时候楚庄王带兵攻打陆浑戎,到了周天子的都城洛邑,周定王派了一个使臣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筵宴酬酢之间,楚庄王就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善于言辞的王孙满说了一句辣乎乎的讽刺味儿十足的话:“在德不在鼎。”结果使野心勃勃的楚庄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直到战国末年。秦昭襄王攻西周,才把楚庄王从前想望而不可得的九个宝鼎虏掠回秦国去。可是正在由很多人扛着、抬着,啊喝连天地叫喊着的中途,宝鼎忽然和他闹别扭,其中一个竟腾空飞了起来,一飞飞到了东方的泗水(在现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境内),扑通一声落在泗水里面再也不出来了;到手的九鼎就只剩下了大煞风景的八鼎。后来昭襄王的曾孙秦始皇并吞六国,当了皇帝,到东海去找神仙没找到,回来经过彭城,想起泗水里沉没的宝鼎,于心不甘,便派了上千的人到泗水去打捞宝鼎,结果也还是没有捞着,后来连其余的八个也都下落不明了。我们从山东嘉祥武梁祠的画象石里,还可以看见一幅刻绘得很生动的秦始皇派人到泗水去打捞宝鼎的图画。图画中表现着众多的人,在泗水桥上桥下打捞宝鼎的忙碌情形:宝鼎已经被用绳子曳出水面来了,鼎内忽然钻出一条神龙,伸头将绳子咬断,拖鼎的人们都跌了个仰叉叉四脚朝天,鼎又沉入水底。图画里表现的就是绳断的刹那的景况。这是汉代人对于秦始皇的刻毒的讽刺:讽刺他想要得到王权,却终于失去了王权;宝鼎,据说就是王权的象征——这是铸鼎辨奸的禹从来也没有想到的。
  
  关于禹,人们只是这么传说着:他治理洪水,亲自拿着畚箕铲子,冒着大风大雨,走在前面,带领着九州万国的人民,疏江导河,终于战胜了洪水给大家带来的灾害。他在外面前前后后一共跑了十三年,好几次打从自己家门前经过,听见孩子在里面哇哇地哭泣,都因为工作忙没工夫进去看看。他的手上脚上早生出了厚厚的老茧,指甲磨得光光的,小腿肚上连毛也不生一根。由于潮湿和太阳的曛蒸,还不到老年,就得下一个半身不遂的病症。勉强走路,也一跛一颠的,后步跨不过前步,看样子仿佛在跳。又好象是巫师作法事的光景。长年的风吹日晒,皮肤的颜色早巳变得黑黝黝的,兼之人瘦,脑袋和颈脖显得特别长,嘴巴也显得特别尖,仪表实在不算堂皇。可是天下后世的人,谁提起禹来不交口称赞?甚至有人这么说:“要是没有禹,我们这些人恐怕早已经变成鱼虾了!”可见禹在人民的心目中是占着怎样一个崇高的地位,又岂是那几斤破铜象征的所谓“王权”代表得了的?得鼎失鼎的神话传说,不过只是嘲笑了某些独夫的纷纭扰攘的徒劳罢了,和禹是全不相干的。
  
  禹在位做天子的时候,还替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后来他到南方去巡视,走到会稽(就是他从前大会天下群神和与塗山氏女儿结婚的地方),生病死了,群臣就把他埋葬在这里。有说禹并没有死,留下的只是他的尸骸,他的实在的本身,却飞升上天去仍旧成了神。不管怎样,后世会稽山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孔穴,称为“禹穴”,民间相传,说是禹进入了这个孔穴。又说在禹的陵墓所在的地方,常有鸟雀来帮他耘草,春天把草根拔掉,秋天啄去芜秽的东西。更有神奇的传说:说这些在禹陵墓附近耘草的鸟雀,“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简直象在下兵操。
  
  至于鲧和禹父子俩用来堙塞洪水的“息壤”,据说没有用完,还剩了一些,散在中国各处:有在湖北的;有在湖南的;有在安徽的;有在四川的;大都传闻异辞,故神其说,渐渐成了真正的“神话”,涉及迷信,也不值得去记述它了。倒是药物当中有一种叫做“禹余粮”的还很有趣。传说禹治水时候把一些没吃完而又带不走的剩余的粮食抛弃在江水里,后来这些粮食都生长起来成了药物。这种药物,是象面样的黄色细粉,生长在池沼或山谷间的石头缝中,又叫“太乙余粮”,可以用来止血。还有一种生长在海边沙地上的植物,叫筛草,结的果实吃起来味道象大麦,每年七月就成熟了,一般人叫它做“自然谷”,也叫它做“禹余粮”。
  
  ——原载袁珂著《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河南大禹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91号   座机:0371-62717333  传真:0371-62717333

COPYRIGHTS © Henan dayu group co. LTD    豫ICP备1501770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