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中文

简体中文

切换英文

EN GLISH

客户服务热线:0371-62717333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imgboxbg

新闻动态

News

/
/
-
登封继电影《少林寺》后,今年又将有“大片”问世!

资讯详情

登封继电影《少林寺》后,今年又将有“大片”问世!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30 14:4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登封继电影《少林寺》后,今年又将有“大片”问世!

【概要描述】

  •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30 14:42
  • 访问量:
详情

  登封继1983年拍摄电影《少林寺》后,今年又将有"大片"问世!28日上午,西安电影制品厂独立制片人鲍强等在考察登封大禹文化后,和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初步协商拍摄电影《三过家门》,计划开拍事项。

  大禹文化,登封为盛

  魏魏嵩山,见证千万年历史沧桑巨变;滔滔颍水,如万卷史册诉说人间传奇。在嵩山与颍水的辉映下,中岳大地处处闪烁着千年文明的光华,从帝尧拜访许由到大禹建都阳城,从汉武帝问礼嵩山到武则天封禅中岳,无不体现历代帝王将相对嵩山的倾慕与钟情,博览这灿若星辰的历史,当属大禹和嵩山最为有缘,他不仅家居于嵩山,而且治水于嵩山,建都于嵩山,登封是当之无愧的大禹文化之乡。

  大禹文化,登封为盛。

  “禹都阳城”,最早见于《竹书纪年》,《史记》中也有“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的记载,阳城即指今天的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即禹都阳城,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西约1公里的王城岗上,距今约4400年——4000年,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等时期的遗址。该城址的发现对探索夏代文化有重大突破,对禹都阳城有重要的实证意义,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和研讨论证,王城岗遗址被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确认为“禹都阳城”所在地,1988年王城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的足迹遍布登封的山山水水,大禹的故事传遍登封千家万户。登封现存的大禹文化胜迹就有20余处,几乎每一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禹治水故事分别被登封市和郑州市评为十大历史故事。闻鼓饷夫、代姐育婴、照爷石、挪宫与匾挂石崖、石门沟等故事广为人知,被评为登封市十大神话故事。其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影响深远,大禹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了人们的拥戴,留下了“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的民谣。

  “三过家门而不入”、“乘龙快婿”、“一言九鼎”等词语至今仍是登封人们的口头禅。

  筷子据说是大禹为避免烫手而发明的;大禹治水时流传下来的小米绿豆汤至今仍然是登封百姓早餐的必备美食。大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内核之一,已成为登封人民的一种文化情结。

  登封作家十年磨一剑 完成电影剧本《三过家门》

  大禹文化在嵩山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而久长,大禹治水时改堵挡为疏导的积极创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等都融入了登封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讲大禹故事,读有关大禹的书籍,表演与大禹有关的民间社火,成为登封人民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方式。千百年来,散布在嵩山脚下的大禹遗迹,自古流传的大禹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民风民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登封人的生活。

  大禹文化作为登封人民的一种文化情结,市著名作家乔文阔历经十年完成电影剧本《三过家门》,河南大禹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青山近年来积极开发大禹文化产业,并慧眼识英才,将剧本纳入开发大禹文化产业序列。

  大禹后裔等各路英才汇聚 拍摄电影《三过家门》

  据了解,大禹后代至今已经有122个姓氏,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别有:鲍、欧阳、夏、禹、顾、楼、费、司马、夏侯等。

  大禹后裔西安电影制品厂独立制片人鲍强怀着朝族、朝圣的心情来到根亲地登封,考察大禹文化三天,决定拍摄电影《三过家门》,以弘扬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已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治法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

  大禹文化在登封

  嵩山的主体太室山和少室山皆与大禹有关,据《穆天子传》载:“天子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黄室”即嵩山太室山,因大禹治水时,妻子涂山娇居住其下而得名。太室山古称崇山、崇高山,大禹的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大禹也曾继任崇伯一职。少室山位于登封市区西部,因大禹治水时,其少妻即妻妹涂山姚居住其下而得名,也称季室山。

  汉三阙是大禹文化的集中体现,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中记载:“启母庙南有石阙,亦称开母祠。” 嵩山万岁峰下的启母阙,就是汉代启母庙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石而建,汉武帝游历嵩山时见到夏后启母石,遂建庙于石旁。启母阙上的铭文,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的故事,赞扬了启母的功绩。启母阙上的夏禹化熊图、启母化石图栩栩如生,再现了大禹治水的场景。少室阙是汉代少姨庙的神道阙,少姨庙是为涂山氏之妹、大禹之少妻所建,“其神妇人像,故老相传,启母涂山之妹也”。 武则天游历中岳时,就不断拜谒启母庙和少姨庙,封禅嵩山后,武则天封夏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涂山娇为玉京太后,封涂山姚为金阙夫人,并重修启母庙和少姨庙,并命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分别撰写了《启母庙碑文》和《少姨庙碑文》。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的神道阙,阙壁上的两处鲧画像对研究大禹文化有重要价值。启母阙、太室阙和少室阙,均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市区北万岁峰下的启母石,极富传奇色彩,古籍记载众多。《淮南子》载:“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启母石下原有一通明朝蒋机撰写碑文的石碑,形象地描绘了启母化石的神话故事。

  嵩阳书院的道统祠,供有帝尧、大禹、周公半身像。后壁绘有帝尧巡狩、大禹治水、周公测景三幅壁画,描绘了他们在嵩山地区活动的情况。道统祠和先圣祠一样同为嵩阳书院祭祀的主要场所,是大禹被列为儒家先圣的有力证据。

  登封的大禹文化胜迹星罗棋布,许多地名、村名都与大禹治水有关,如阳城区,从告成镇分出时因是阳城故地而得名;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淮南子》有“禹凿轩辕”的记载;君召乡的“海渚”村,相传是大禹打开龙门口、撤干伊阳江后才成为陆地的;徐庄乡的“禹洞河”,相传因大禹治水时经常在禹洞里休息,所以禹洞附近的小河就被命名为禹洞河;少林办的马庄、左庄、张庄、王庄,相传是大禹的父亲崇伯鲧的居住地,至今称为“一溜水纽屯儿”。

  中岳办的康村、宋村、任村、贾村等,因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火烧蛟龙的地方,所以现在仍称作“一溜儿焦(蛟)河”等。另外,登封市区建设时,一些道路的命名如“阳城路”、“启母路”、“观石巷”、“太室路”、“少室路”等也体现了大禹文化的影响。大禹在嵩山留下的胜迹还有很多,如启母冢、石启洞、五指岭、石门沟、试斧石、照爷石、焦河、沁水、禹洞等 。

  每年春节后正月初六至正月二十五期间,登封各村庄都表演民间社火,群众称为“闹节气”,而君召乡前孟村的民间社火“独角舞”就与大禹治水有关,据传独角舞是大禹治水后,蛟龙的徒弟独角兽在田地里行走,群众见其模样滑稽模仿其蹦跳动作而演变成的一种民间舞蹈。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河南大禹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大道91号   座机:0371-62717333  传真:0371-62717333

COPYRIGHTS © Henan dayu group co. LTD    豫ICP备1501770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